从讲不讲道理·到讲不讲画理

与未入门者简谈绘画必经之法

王纯祥.

如果有人说的话,是在不讲道理,肯定有很多人不愿听。

若是有许多“不讲道理”的画摆在你那里,肯定还是有很多人去看、去买。为什么呢?因为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太熟悉了,所以一听,就听出了对方的话是在讲道理或不讲道理。而对画的认识就不一样了,是不太熟悉,不懂得哪些画在“讲道理,或不讲道理” !所以就辨别不出来。这就要看画家有没有社会公德去看待公众了,不熟的西瓜(画)最好不要卖出去,否则会引起纷争。

在海南, 占地比北京故宫还要大的玉蟾宫, 道长的一番话令我茅塞顿开,并产生深思和联想。人们口边常说:你是否在讲道理呀,讲不讲道理呀?没有人说, 讲佛理呀, 你要讲佛理.,讲不讲佛理呀?讲“道理”的这种说法,就是来源于我国道家。道先佛后, 道源内,佛源外;“道理”二字就是来源于此,。早在周朝前就有道学、易经、周易八卦等研究。法律是讲道理的最高准则, 一字之差, 决定胜败,也就是升华到“咬文嚼字,强词夺理”。如果说不出道理就是不讲理了, 道理没了那就用不着再去听了。

画画也是这样, 也要讲“道理”,这个“道理”就是画理, 如果画理没了, 虽然是一幅画, 但没什么可高的可读性、观赏性、及可高的收藏性。在日常, 也希望人们像熟悉自己生活一样去欣赏画, 学习画画,懂得画理,便于收藏画。

观赏一幅画不论它是什么题材内容,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画面,是墨与色是否合理就大有讲究了:

一、墨与色(含纯墨)的关系;二、虚与实的关系。其两项若都未达到, 画面就会出现:1、墨与色:反差过极, 不协调, 或整幅画面墨色太一致而无大变化, 达不到气韵生动。2、虚实:没有近大远小、近浓远淡、近清楚远模糊; 或上虚下实,上实下虚、中实两虚,两实中虚、左虚右实,右实左虚; (满构图也应如此) 就缺少了合理的章法。再者, 景物: 雷同、平衡、对称、均匀、等等, 画面里出现这些都是在不讲“道理”的画理范畴, 就缺少可读性和观赏性了。常言道: 外行看热闹, 内行看门道。一幅画的好与坏, 行家一目了然。所以, 行家在展厅里看画只是习惯走走而过, 若是能在画前注足, 其画必有味可嚼了。

什么是画理? 其实画家们都知道:

1、墨分五色: 干、湿、浓、淡、焦。

2、颜色也可以分成五色: 干、湿、浓、淡、焦。(任何色)

3、墨色的线条、块面、皴擦、渲染, 都可以分成五色。

有诸多色的技巧与技法融合于画面, 可谓墨色兼容, 形神兼备了。可是许多挺有功力的画家, 甚至院校国画系资深导师往往在下笔作画时都忘在脑后, 在笔会上作出一些着实不敢恭维的画。

常见弊病:       

1、花鸟画: 通常整幅画面, 墨色线条都是一样粗或细, 一样浓或淡, 花朵一样大或小, 同样的色彩和态势无区别, 叶儿都是一个方向, 墨色渲染的块面都是无变化, 没层次。《芥子园画谱》里石分三面; 而表现出的石头着色为平涂, 像一块板没有质感。   

2 人物画: 表情麻木”,“眼神呆滞”; 一个面孔,“群人一面孔, 孪生众姊妹”,“一面供多体”的画法°

3、山水画:1 虽然有山石、云峰、树木、水泽都具, 可色调太一致, 画面渲染四平八稳, 无轻重, 无远近, 无浓淡之分;〈2〉山恋层迭、群峰均匀、没大小高低对比、没主题无主次之分;〈3 数幅画, 如同出自一幅大画里分割而成没变化, 如同10个碗里的米饭原出一锅味。

以上这些, 都属于画家作画时忘了“道理”, 或不讲“道理”了, 也就没有画理可言。清醒的画家每次在下笔前都要慎思, 像作家写文章作诗词一样斟字酌句, 注意自己的画面形像, 严于律己, 是否在讲画理。高明资深的画家在创作作品时, 往往画面里有融合于三像: 具像、印像、抽像三种。〔三像是: 具像— 写实; 印像— 似与不似之间; 抽像— 朦胧(什么都无)〕画出这样的作品是具有内涵、意境、思维、品味、耐人寻味, 回味无穷。高超画家, 己经驾驶笔墨之上, 他们的思维与技法都已进入了炉火纯青, 出神入化的境界; 达登峰造极, 自由王国的境域遨游。像律师一样, 遵从律理讲律理, 无失一言一字之差。

简谈用笔方法:

人人都有过初次握笔写字的经历, 笔在砚台上掭掭, 光光圆溜写楷书, 然而写草书并不竟然了。工笔画可釆用此法, 写意画却用不着, 若如此,势必呆板无活气。教学里时常提到: 中峰、侧峰、逆峰、破峰、拖峰等。其实, 破峰(散峰)最具学问, 在其它笔峰里都离不开破峰, 尤其在写意画用笔, 它会使画面中的虚实出现意想不到的微妙效果, 无论线条、块面、 皴擦、勾勒, 墨色浓淡都很活跃。李苦禅说过: 不会用笔根的人, 不是大画家。此意是, 一只笔玩不出味儿来功不到家嘛。传说历史上某位大师提帚醮墨书狂草, 遒劲苍润辛辣, 十分美观, 这也是破峰原理之法吧。

 

画理, 其实是综合性论理, 除古人谢赫已定律六法外:(气韵生动、骨法用笔、应物象形、随类赋彩、经营位置、传移摸写) 在实践中行笔作画时, 应注重强调十六点的具体对比性方式: -圆、长-短、粗-细、轻-重、浓-淡、弯-直、高-低、大-小、黑-白、疏-密、多-少、简-繁、藏-露、主-次、呼-应、参-差。画画时, 如力求做到其中一些, 画面就会合理, 形神兼备, 气韵生动, 有一定的可读性,和观赏性了。

王纯祥  2009.9.26. 於北京

(作者:1949年生,艺术以自学而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