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鹰花鸟作品展
 
 
 
 
 
 
 
 
   

 
 

 

 
       
 
 
 
作品 1 作品 2 作品 3 作品 4
       
 
作者简介
 

良鹰

实力书画家良鹰简介

良鹰、又名陈亮映,字山谷子,号揽胜楼主。1  9  4  5年生于西昌市。师承潘天寿、雷季铭、陈亮清等名师,1  6岁始发表作品散见于诸多报刊,获2  0  0  0年奥林匹克中青年绘画优秀奖,《春梦无边》获全国良山杯一等奖。《长江千里图》、《黄土塬》由中央电视台收录,并获2  0  O  6年中央电视台优秀奖(由中央电视台颁发证书)。出版人集《世界书画家铭录》、《中外啄梅诗书画展精品集》等。
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人民日报社新闻培训中心书画指导老师(教授),一级美术师,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创作研究员、中华书画名人网客座教授、扬州国画院画廊艺术顾问。
良鹰教授学贯中西,勤于治学,几十年间奔走大江南北,桃李遍及诸多省市,终身为艺术奋斗,艺术作品博大精深、气势恢弘、内涵丰富、所画山水、人物、花鸟尤长雄鹰,人体、仕女。近二十年间所画“中国兵马俑画"独俱特色,集素描、油画、国画“三位一体”,手法多变,或彩墨或白描或工写或大写均挥洒自如。从结构奇巧、气可夺魄的雄劲之作《二郎伏龙图》到凝重深沉的《兵马俑系列》,无一不折射出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底,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勇于开拓的艺术。
从一九九0始至今,先生以近二十年光阴创作《中国兵马俑系列》,艺术地再现历史的辉煌,二十年的辛劳,先生不愧是公认的《中国兵马俑》画的第一人。
良鹰工作室招收学员、助理、勤务人员,联系电话同上。



名家点评

“天才破土之前,需要有培育天才的土壤。”
——沈鹏1994年于北京题赠良鹰
良鹰先生的鹰,是继潘天寿之后中国画坛一颗耀眼的新星。良鹰的鹰,神韵天成,静中有动,似有神物、久观使人奋进。
——周正中(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)
良鹰先生的雄鹰图气宇轩昂、灵神铸著、神韵天成、似有登峰造极之境界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——陈九怪(江苏板桥书画院院长)
良鹰老师画马二十年,形成了表达了自己思想的个性特色。用他的话说,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。古语说:“画到生时是熟时。”良鹰老师的马和他的鹰一样,朴质、率真,有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。他大量泼水,形成了天然成韵的效果。他的马头图采用了工笔勾勒和泼墨相结合,加上油画的重彩堆砌,有素描的光影。也就是说,这是中西合璧有机结合的创造。        
——张进山(中华书画名人网主编)
良鹰先生的书画作品风格独特、内涵深重,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,具有特定的艺术价值。        
——萧瀚(教授、德国水墨画美术家协会主席)
良鹰先生的人物画在纵横质朴、活泼大气、视野开阔与形神兼备的各种意境中吸素描、油画与国画之精髓,诠释着中西方绘画文明,承载着特质的古典美学与奔放深重的民族厚重感。给人以激情、力量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      
——王庆穹(教授、阿根廷华人书画家协会会长)
良鹰先生的画风朴实却不乏新意,功底扎实又不拘泥传统、内涵丰富但不显刻意造作。画如其人、人如其画,大气、自然、玲珑、庄重、艺术价值潜力无穷。
  ——姚三石(中国大众书画艺委会秘书长)
良鹰先生的兵马俑不但创作技法融贯中西,而且作品内涵真挚细腻,把中华文明的凝重深厚演绎的淋漓尽致,极具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——刘金才(教授、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席)
良鹰先生的作品,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特色,与众不同,很值得一读,他的中国画功底深厚,却能结合西方绘画技巧,难能可贵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——高起胜  (蒲城美协主席、西安林则徐纪念馆馆长)
兵马俑是世界的奇迹,将中国的兵马俑用中国画表现出来,更是中国画领域的一大创举,我的老朋友良鹰先生把兵马俑画活了。
——孙引朝  (著名书法家、渭南市文联主席)
天赐英异品格高,画风超然情趣饶。
笔下苍鹰苦禅意,纸上山水石石涛。
兵马俑开新天地,仕女图倩分外娇,
中西艺魂氤氲处,揽胜楼上彩云飘。
——  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  牛立雪  蔡大宏作于2002年6月
 

 

联系
 

联系:国画365网
手机:13851198365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第一时间内为您直接联系艺术家本人
作品具体价格或润格等待咨询艺术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备注

 

如果您在浏览鉴赏后想收藏艺术家此类作品、或购买更多作品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可直接联系艺术家本人,联系手机:13851198365。更多联系方式见本站“关于我们”或“购买方式”等处。欢迎收藏家、画廊、艺术馆联系购买预定!谢谢!

 

 (20071001)

 

 

 

版权所有:国画365网